通信、医学影像、新能源汽车、高铁、飞机等领域都有需求。随着这些下游产业的不断进步,对声学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声学超材料的一些研究成果也逐渐产业化。
声学材料概述
声音源于物体的振动,它引起邻近空气的振动而形成声波,并在空气介质中向四周传播。任何材料对声音都能吸收,只是吸收程度有很大的不同。
【资料图】
声学材料是指当声音传入构件材料表面时,声能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穿透材料,还有一部由于构件材料的振动或声音在其中传播时与周围介质摩擦,由声能转化成热能,声能被损耗,即通常所说声音被材料吸收,从而调节声场的材料。
声学材料及结构的发展也主要是根据材料工艺的改进以及新的问题背景的提出而产生的。以生产工艺的发展而言,发展趋势包括轻质高强阻尼多孔材料及结构,具有复杂声腔结构、空洞或杂质的复合粘弹材料,利用新材质及穿孔形成工艺的微穿孔板及其衍生结构。特别是从微纳米尺度加工工艺不断成熟的发展现状来看,具有微纳米尺度及多尺度结构的材料中声的传播衰减机制及其声振耦合效应也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各种材料及结构的优势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及结构,例如多层夹芯复合材料,多孔复合材料等等也将会是声学材料与结构的发展趋势之一。
轻质高强度阻尼多孔材料及结构作为具有综合优势的功能材料,主要的研究趋势将包括多孔材料的一般声学特性测量、材料细观结构的表征及与声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多孔材料的声波传播与衰减的机理以及提高吸声隔声性能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是微细孔中的声传播,非直通孔且孔的构型呈一定分布的情况下动力粘滞性、渗透性、孔的表面特性、孔隙率、孔隙结构等物理和几何参数对声传播和吸收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微孔流阻变化影响基本控制方程时的波传播和吸收机理,吸声过程中能量损耗机理以及声波在材料内部传播过程中的非线性损耗。
声学材料行业企业情况
中国声学材料的企业数量在2020年达到了12183家,其中广东省的声学材料企业数量达到了10750家,仅次于广东省的是江苏省,达到了323家,可见声学材料重要还是集中在华南地区。中国声学材料的从业人数从2020年的304575万人,增加到了31万人左右,基于企业的增长从而带动了声学材料行业的从业人数的增加。
中国声学材料企业的总资产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3654亿元,声学材料属于重资产行业,企业需要有自己的厂房,自己的存货,自己的员工。因此普遍的情况是资产比较重,大部分的资产来源可能源自于公司的运营资产较重,比如应收和应付款,其次的就是固定资产和负债。在2021年的时候总资产规模上升到了3731.7亿元。
声学材料应用领域
通信、医学影像、新能源汽车、高铁、飞机等领域都有需求。随着这些下游产业的不断进步,对声学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声学超材料的一些研究成果也逐渐产业化。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未来我国声学超材料的研究成果将不断增加。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满足下游产业的需求,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已经成为声学超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声学材料行业市场环境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分析:
从目前消费市场应用发展状况来看,建筑应用占比最高。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进步,声学材料消费市场结构将会调整,由当前消费集中转向三足鼎立。
声学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民用住宅:道路上汽车噪声,楼上走路、说话声,隔壁说话声、电视声均会通过墙体传到房间内,影响您的工作与休息,将阻尼隔声毡与石膏板结合做成墙板或吊顶,可以有效地阻止这些噪声的侵入,铺在地板上可以有效地抑制物体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撞击声,提高休息质量;此外还能应用在娱乐场所、工业厂房、公路等场合。
随着材料工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各类声学材料出现在市场。在建材行业,已有一批较先进和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特别是纤维性吸声材料及护面材料、轻质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等。噪声控制工程师可以更有余地选用标准化、系列化的声学材料,包括吸声材料、隔声材料、阻尼材料及其复合材料。但也应看到,我国噪声控制设备及其产业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同一水平或低水平重复产品太多,材料、结构和工艺的技术进步不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工艺装备落后,缺少专用生产设备,不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缺少噪声控制设备的质量检测仪器和设备。
随着声学材料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声学材料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正因为如此,一大批优秀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声学材料行业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